,

“脱出”的眼球保住了!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独立完成全市首例FCVB植入术

因为外伤一部分眼内容物“脱出”了眼球外,这样的眼球还能保住吗?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北院眼一科给出的答案是能!前不久,该科为一位病情复杂且眼外伤严重的患者成功植入了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作为齐齐哈尔市独立完成的首例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眼内植入手术,该例手术的成功实施,将为众多严重眼病患者带来福音。
病情概况
今年2月,家住梅里斯区的患者陆女士因意外被牛蹄踢伤右眼后出现眼睛疼痛、出血及看不见东西等症状。家属立即将其送至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北院眼一科就诊,科室主任路航检查后发现,患者右眼视力仅为眼前光感,且结膜充血水肿、结膜、角膜均有全层不规则较大裂伤创口,眼内容物部分脱出于眼外,前房消失,下方虹膜嵌顿,眼内结构不清且球内大量积血,诊断其为“右眼球破裂伤”。由于患者为复杂性复合型外伤,眼内多处组织因受到重度破坏,导致视力严重受损,若手术术式选择欠佳或处理不当,将可能导致预后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甚至需要反复手术治疗或导致摘除眼球。这一后果不单会使患者失去部分组织器官,还会因眼睑凹陷影响外观容貌,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生理阴影。所以保住眼球成为了陆女士及其家属目前对治疗的最大愿望。经过与患者及家属积极耐心沟通后,眼一科医疗团队决定立即进行右眼眼球破裂伤缝合及玻璃体探查手术,为日后拟植入的折叠式人工玻璃体植入做好准备。同年6月,陆女士前来复查,准备进行折叠式人工玻璃体植入手术。路航详细检查后,与手术团队经严谨的术前讨论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经科室上下共同努力,整场手术进展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家属对路航及其团队的精湛诊疗技术和人文关怀服务给予了高度赞许。
人工玻璃体植入是目前国内外较为前沿的新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也是眼科四级手术术式之一。人类的眼球约4/5的容积是由玻璃体组成的,且玻璃体是不可再生的。以往因严重外伤导致玻璃体流失,或是因玻璃体及视网膜疾病,必须通过手术切除玻璃体时,医生往往会选择填充合适的玻璃体替代物,填充术后需要患者长期采取俯卧位等特殊体位进行恢复,身体状态不佳者容易引起胸闷、憋气等不适感,也会引起其他眼部并发症,同时还会产生抵触、负面的情绪变化。此次采用折叠式人工玻璃体技术目前在黑龙江省仅有少数上级医院可独立完成。为严重眼外伤、视网膜脱离、硅油依赖眼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成功避免了因玻璃体替代物不良反应导致的眼球逐渐萎缩、眼球摘除和义眼植入等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北院眼一科在路航的带领下,一直坚持以患者健康为中心,不断致力于提升科室医疗质量,持续创新医疗技术。今后,科室将继续拓展医疗领域广度,通过持续增强医疗水平,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全心全意为区域百姓生命健康暖心护航。

医生名片

路航

中共党员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齐齐哈尔医院(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眼科疾病医学研究治疗部主任

齐齐哈尔市眼科梯队后备带头人

路航致力于眼底疾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外伤、青光眼、白内障及各种眼科常见病的治疗和临床研究,尤其擅长疑难重症的诊治。在市内率先开展了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青光眼可调缝线技术、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术等新技术和规范化诊疗,并在我市较早开展眼内玻璃体腔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及相关研究工作,获得玻璃体内注射资质证书。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始建于清朝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历经了晚清、中华民国、伪满洲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多个历史时期,是黑龙江省有史以来第一个官办医院。医院由黑龙江省卫生院、黑龙江省官医院、满铁医院、伪满市立医院、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省二院等多次衍变,于1956年正式更名为“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医院秉承“厚德、仁爱、奉献、超越”的院训精神,提出“依法治院、从严治院”办院理念,坚持“保安全、强质量、促服务、抓运营”的治院方针,持续创新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增强内涵建设,以“家文化”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服务型班子”“服务型科室”“服务型医院”的服务型医院品牌。

【雷石】雷石独家投资企业卫视博FCVB获批在澳大利亚进行合法临床应用|被投企业动态

近日,雷石独家投资企业广州卫视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视博”)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获得澳大利亚TGA证书,这标志着FCVB可以在澳大利亚进行合法临床应用。澳大利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公认的药品生产标准最严格、法规最完备、执行最严厉的国家之一,在国际上被誉为药品安全管理的典范。

卫视博生物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眼科高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先后获得了国家 863 项目、十二五支撑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广东省产学研和广州市科技计划等一系列政府基金的资助,拥有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多国专利 22 项。

今年2月,雷石投资独家完成了对卫视博的投资。一直以来,雷石投资重点关注医疗服务创新赛道的投资机会。雷石投资指出,未来,以眼科为代表的医疗器械市场一定会迎来蓬勃的发展。此番卫视博FCVB被批准在澳大利亚进行合法临床应用,亦对雷石投资选择项目的逻辑和标准进行了一次有力的验证。

FCVB获得TGA注册证书 将在澳大利亚进行合法临床应用

卫视博的主要产品FCVB 是国际首创的挽救眼球的人工器官,可以精细模拟人眼玻璃体结构和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玻璃体替代物不能长期停留在眼内、不能长期顶压视网膜和需反复手术等问题。

该产品用于治疗视网膜脱离和严重眼外伤,作为长期的眼内填充物,可挽救患者眼球,不需植入义眼。截至目前,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为国际首创、全球唯一,用以挽救眼球的高端植入器械。

2021年11月4日,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获得TGA证书。TGA(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隶属于澳大利亚政府卫生部,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通过TGA认证表明,卫视博公司在质量体系和生产环境设施上得到澳大利亚政府的认可。

国际认证是中国医疗器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通行证。目前,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已获得多项国际认证,包括ISO13485认证,欧盟CE证书,以及多个国家的专利20+项。这对卫视博开拓国际市场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公司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此外,FCVB还通过创新通道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注册证。

服务两千多名患者,已在十余个国家开展临床

卫视博的产品优势极为明显,通过模拟人自然玻璃体腔形状的设计,维持眼球的形态和眼压,长期顶压视网膜,避免了反复置换硅油和眼球摘除的风险,以及硅油并发症的发生。医师只需通过4 mm的巩膜切口植入玻璃体腔,从引流阀注入硅油便可恢复患者玻璃体支撑视网膜和眼球的功能,维持后房空间,缓慢恢复睫状体的功能以治疗严重眼外伤和硅油依赖眼。

目前,FCVB已服务患者2000多名,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战经验,为多个地区、多个民族的眼疾患者保住眼球,点亮希望。2021年9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CCTV-1)报道创新医疗新技术《人工玻璃体球囊 保住萎缩的眼球》,由北京同仁医院史翔宇教授讲解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是如何保住萎缩的眼睛。2022年2月,新华社报道解放军总医院施行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手术,为武警战士保住眼球。

从患者回访来看,该产品确能保住患者眼球,无需眼球摘除植入义眼,维持玻璃体结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于一些可能的并发症,通过标准化操作推广、医生技术标准化、术后密切观察、早发现早处理可将并发症降到最低,从而服务更多的患者。

产品自2017 年上市以来,全国共计 24 个省、115 家医院、超 100位眼科医生开展了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手术,服务患者2000多名。目前产品也已在国外的英国、比利时、土耳其、希腊、俄罗斯、澳大利亚、巴基斯坦、拉脱维亚等等10个国家开展了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手术,临床效果良好。

关注医疗服务赛道创新机会,雷石投资重仓眼科医疗器械市场

医疗服务领域一直是雷石投资的重要布局板块。业内对于医疗赛道有个黄金定律:金眼、银牙、铁骨,充分说明了眼科赛道的投资机会和市场前景。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电子产品的普及,致使眼科疾病的发病人群年轻化,国内眼科医疗市场及眼科医疗器械市场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这也是雷石投资看好眼科赛道的原因。在投资卫视博时,市场曾有人认为,眼科赛道已经过分拥挤,但在雷石看来,产品管线布局能力以及产品迭代能力是企业保持业绩增长的关键。

雷石指出,卫视博经营管理与研发实力是公司长期增长的保障。卫视博的产品能力强大,但由于FCVB和FCB属于新事物,其拓展就要从开始的“遍地开花”转变为“县医院到省医院的转诊与中心”模式。这就需要企业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能力。

在投资时,雷石投资就曾表示,卫视博市场与销售团队具有行业背景,让其在最短时间内取得的商业化成功。“卫视博经过多年研发已掌握运用医用硅胶材料批量化生产三类高值眼科创新器械的全套工艺流程,关键工艺已取得发明专利保护。已上市产品与正在实施临床试验的产品已取得国内和海外主要国家的发明专利保护,公司已上市产品FCVB已取得CFDA和CE注册证。”

如今,卫视博通过获得澳大利亚TGA证书,验证了自身的能力,同时也标志着雷石投资的长远眼光。

【徐州日报】聚焦眼科发展 共享光明未来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眼科医生便是光明的守护者。

作为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众多龙头学科中的“点睛之笔”——眼科,是江苏省最早获批的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

多年来,市一院眼科与市眼病防治研究所一体化运行,聚力学科、人才和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医教研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全面推动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已发展成一所集临床、科研、教学及防盲治盲为一体的徐州市眼科诊疗中心。

“坚守初心、与时俱进,让每个人享有看见的权利。”这是市一院副院长、市眼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李甦雁和她的团队对眼科工作的理解。目前,市一院眼科有5个病区、280张床位、8个亚专业,年门诊量超30万人次、年手术量近2万台,拥有1250平方米的眼科基础实验室和800平方米的眼科临床研究中心,眼科科室规模、综合实力领跑全省,在全国特别是淮海经济区享有良好口碑,为无数眼疾患者守护光明、播撒希望。

精益求精 提高诊疗水平

“感谢你们保住了我的眼睛!”在市一院眼科大楼检查室内,来自连云港的李先生向眼科医务人员连连表示感谢。

原来,李先生在山东工地锤钉子时,断裂的螺丝钉头崩进右眼,铁钉穿入眼球直达视网膜后部,随时面临着摘除眼球的危险。

“我们首先为患者做了玻璃体切割手术,在清除积血顺利取出异物后,采用了新技术——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据市一院眼科一病区副主任季苏娟介绍,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通过4mm的微小切口即可植入眼内,不仅能起到支撑眼部结构的作用,防止眼球萎缩导致失明,还能让患者免受反复手术之苦。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有眼睛受过疾病困扰的人,才能体会到光明的可贵。很多到市一院眼科就诊并治愈的患者感叹,遇到了技术精湛、用爱传递光明的眼科团队。

2001年,李甦雁带领眼科同道一起率先创立了淮海经济区眼底病专科。2005年,李甦雁赴美国继续深造玻璃体视网膜专业,回国后带领团队率先开展十多项新技术,其中“内窥镜下微创玻璃体手术”“3D平视技术下的微创玻璃体手术” 在江苏省乃至华东地区都居于领先地位。

从建院初期以诊治简单的眼表疾病为主,到如今的眼前后节技术全面开展;由不断摸索、改善临床诊疗技术,到诊疗技术在全省全国领先,在李甦雁的带领下,市一院眼科团队始终以医者仁心和精湛医术,勤勉守护光明,推动科室创新,为更多人点亮了未来。

攻坚克难 勇攀科研高峰

医疗卫生的发展,必须协同推进临床诊疗、专业教学、科学研究,互为促进、相互提升。

李甦雁表示,数十年积累的临床资料是科研的“富矿”,聚焦多发病、疑难症,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研究,能进一步提高个人诊疗水平,更好地服务好患者。

为了健全科研体系,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利用整体搬迁新址的契机,扩建徐州市眼科重点实验室,成立眼科临床研究中心,着力打造基础研究、临床科研平台,把学科整体实力提升到新的高度。

作为淮海经济区一家同时具备眼科基础的实验室与眼科临床研究中心的眼科诊疗中心,多年来致力于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致病机制以及预防与控制新方法研究,以临床工作中发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综合运用多学科技术与方法,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并积极承担多项眼科药物临床试验项目。

近三年,眼科实验室承担科研课题共十余项,尤其近两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实现了眼科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零的突破。

为了着力提升眼科临床研究整体水平,2019年11月30日,市一院眼科临床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全力推进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眼科专业的各项工作,成为了临床、科研连接及转化的桥梁基地。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市一院眼科临床研究中心将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眼健康服务”为宗旨,打造高水平、开放式医学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平台,推动眼科学专业蓬勃发展。

教学相长 实施人才强科

人才是衡量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多年来,市一院眼科始终致力于多措并举做好教学工作,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在徐州医科大学,李甦雁担任第二临床学院副院长同时兼任眼视光医学系系主任。不仅有繁忙的临床工作,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如何做到两者兼顾?

李甦雁用“教学相长”四个字巧妙化解:“临床是基础,我们只有在临床方面做得好,才能够在学生面前教得好。反之,教学也能够督促临床医生不断提高个人临床诊疗思维能力。”

教学工作中,李甦雁创新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驻点教学等教学改革。本科生学习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均由市一院经验丰富的眼科老师承担,并在教学上专门设立了专业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的进度安排和集体备课及考试安排。

去年,徐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获批江苏省一流专业;今年,眼视光医学又有3项由李甦雁团队指导的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批,其中有一项为省重点项目。

“让想做事、能做事、能做好事的人得到最大空间的发展。”这是李甦雁一直以来坚持的人才培养理念,现已成为眼科选人用人的“黄金法则”。

正是在此理念下,市一院眼科人才济济,8个亚专业人员齐全,人才结构合理,已拥有博士8人,医生队伍中硕士学位及以上人员70人,正高职称人员9人、副高23人、中级职称人员19人、初级职称人员29人,生生不息的人才崛起,让市一院眼科始终生机盎然、蓬勃发展。

发挥优势 惠及更多百姓

去年5月,淮海区域眼科联盟授牌仪式暨第七届淮海经济区眼科联盟论坛在市一院开幕,省内外专家齐聚一堂,追求学术共识,共促眼科发展。

为造福更多眼疾患者,提高淮海经济区眼科整体水平,市一院于2018年5月牵头成立淮海眼科联盟,联合苏鲁豫皖4省104家二级以上医院在淮海经济区建立了一张覆盖市、县、乡的无缝对接眼科诊疗网络,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优质、方便的医疗服务。

眼科学术会议、临床技能培训、AI远程会诊……自联盟成立以来,市一院立足平台优势,抢抓机遇,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有力推动了淮海区域眼科诊疗能力提升,对江苏省眼科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防盲治盲 重视公益事业

自1978年眼防所成立以来,“防盲治盲”成为市一院一项长期、艰巨的公益工作。尤其是1990年以来,作为徐州市医疗队、江苏省医疗队奔赴青海、西藏、甘肃、安徽及本省各县等地区,义诊10万多人次,实施白内障手术近两万例,普查范围达220多万人口,使11000余名困难残障患者重见光明。

2010年率先成立徐州市红十字眼库,使得目前角膜病临床诊疗水平位于省内前列。自徐州红十字眼库成立12年来,接受捐献110余人次,让300余名患者重见光明。

为加强亚专科建设,在2013年成立了眼视光中心。2018年徐州市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正式在市一院揭牌成立。每年到学校、社区开展各种科普宣传讲座20场;筛查人数达到50万人次。

透过历史的眼眸,市一院眼科在光辉岁月中砥砺耕耘,勇攀高峰。展望未来,市一院眼科将以创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为目标,建设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特色服务实力强,在江苏省内有示范性作用的眼病诊疗基地,突出专科特色,形成在国内有较高学术地位的眼科中心。

 

【备注:本文转自徐州网

广州南沙:生物谷里攀登创新之巅

近日,广州南沙区的准独角兽企业因明生物宣布其在研产品——针对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Dry AMD)的首创(First-in-Class)眼科小分子药物QA102已经在美国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即将开始受试患者给药,这将填补中国团队研发的First-in-Class眼科创新药进入全球Ⅱ期临床试验的空白。

这家专注于自主创新、研发具有全球竞争力药物的企业,在去年完成了两轮近1.1亿美元融资后,于今年初宣布在南沙打造全球原创新药总部和研发中心。

创新药的背后,是南沙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一个缩影。以创新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换道超车,以生物谷、健康谷等生物科技产业发展集聚区推动产业链协调发展,以高端医疗资源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服务湾区。广州南沙已拥有生物医药企业4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余家。

瞄准创新的药、谋划集聚的谷、立足湾区的心,阔步建设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合作战略平台的广州南沙,加快构建千亿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高地、国际一流的医疗产业创新中心。

瞄准创新的药

新药研发,往往要经历“靶点发现、验证”“化合物分子即药物发现”“药物临床研究”等多个阶段。投入高、周期长、失败风险大是新药研发的特点。这也考验地方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信心与耐心。

在因明生物首席技术官欧阳晖看来,创新是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走向全球市场最重要的法宝。“中国的传统的药企实际上经过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最早的阶段以仿制药为主,第二阶段是跟随创新,第三个阶段是全球创新,突破新的瓶颈。”

该企业目前在眼药、医美、肿瘤免疫这三个领域的研究领先全球。“我是2020年来到南沙,从那以后,几乎每一次坐飞机我都会从美国挖一位专家过来南沙。”欧阳晖笑称自己是南沙的海外HR,他说,说服这些行业专家的秘密武器就是“以身说法”,他自己非常喜欢南沙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全家都搬过来,孩子也在这里上学。“细节其实十分重要,每天早上我在蕉门河晨跑,我有充足的精力去研究和见客户,南沙这里的生物医药企业和新医院很多,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友好,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好的平台资源。”

广东医谷孵化器。

政策的力度,最能体现其对产业的重视程度。根据“1+1+10+N”产业政策体系,在生物科技企业方面,南沙对获得新药证书且符合产业化条件的,最高奖励2000万元。对获得广州市生物医药专项政策经费奖励的新药项目,给予100%资金配套。

年初,广州因明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全球原创新药总部和研发中心项目投资协议签约活动在南沙区举办,因明生物将在南沙投资建设实验室、办公室以及研发和生产设施。

技术研发离不开人才梯队建设。广东克冠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宣布将在南沙投资建设由刘良院士领衔的克冠达南沙新药研发中心项目,建设涵盖疫苗、抗体等生物药和小分子化药的创新药物新型技术路线一站式研发平台。

他们组建了以刘良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具有多学科背景、全球化视野、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药开发和产业化人才团队,还创建了多个国际领先的新一代原研药物开发平台。

天科雅生物的治疗宫颈癌新药获国家药监部门批准开展临床试验,是国内第一个获批的TCR-T治疗宫颈癌的临床试验,也是全球第一个获批的加载抗PD-1抗体的HPV TCR-T临床试验。

产业的创造很难,但坚守更难;产业的起点很难,但面向未来更需勇毅前行。南沙积极布局生物科技产业价值链条,已经初显成效。

谋划集聚的谷

在南沙珠江街,有一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广东医谷南沙产业园,成为南沙区第一家依托广东医谷国家孵化平台,培育和孵化300多家生命健康企。广东医谷获批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这是由中大创投发起的广东医谷,这个仅占地70亩的园区,已落户近300家生物科技企业。

2014年,广东医谷执行总裁谢嘉生与团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广东医谷”项目落地在广州南沙区。彼时,南沙获批为第六个国家级新区还不到2年,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可谓白纸一张。

“当时下这个决定非常冒险,毕竟当时南沙在生物医药产业上几乎是零基础,产业政策与配套都十分欠缺,为了给双方信心,我们当时还专门邀请了很多专家来论证这个事。”谢嘉生说。

如今,园区内的企业辑因医疗的基因编辑疗法产品临床试验申请获批,是国内首个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的基因编辑疗法和造血干细胞产品;卫视博生物的代表产品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是国际首创的挽救眼球的人工器官。

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推动南沙生物医药产业“现代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南沙区已规划形成生物谷、健康谷等生物科技产业发展集聚区。为了吸引更多生物医药企业落户南沙,南沙正在推进中山大学国际药谷、广东医谷二期、科创中心横沥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平台建设。

南沙科创中心横沥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

重大项目的落地既需要空间,也需要承载能力。全域803平方公里的南沙就展现了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绝佳优势。近年来,南沙加大统筹力度,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根据区域特色产业开展差异化发展,提高招商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同时,发挥园区招商引资平台作用,以园招商,形成相互融合、互促共进、抱团发展的产业集群。

发挥科研院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优势,南沙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打造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这让南沙产业发展的平台基础更为扎实,创新底色更足。

今年初,南沙科创中心横沥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拉开施工的序幕。该项目将建成生物科技领域通用科技园区,将助推南沙区聚焦全球创新资源和高端要素,推动生物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该项目位于南沙生物谷,是广州市和南沙区的“攻城拔寨”重点项目,也是南沙首个产业用房产权分割出让项目。建设用地约4.9万㎡,总计容建筑面积约20万㎡,建设生物医药通用高标准厂房及科研中心,重点导入高附加值基因治疗药物、细胞治疗药物、新型制剂等领域优秀企业。

集聚效应让更多企业安心落户、扎根南沙。一批生物科技行业领军企业在南沙落户,在研发、融资、上市、生产等关键环节各自取得重要进展。兆科(广州)眼科、固生堂等生物科技企业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健齿生物打造出填补国内市场空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通用型牙科种植体。国内疫苗行业龙头企业投资建设的沃森生物国际总部·RNA全球产业化中心动工建设。一品红药业研发生产基地、金酮大健康医用食品研发及生产基地、康乃馨健康总部等项目正加快建设。

立足湾区的心

宛如一座花园中的医院,还有直升机停机坪……从空中俯视南沙明珠湾区起步区横沥岛尖,状如钥匙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直插腹地。

这所新三甲医院建筑面积3倍于院本部、首期800张床位开放、集国家医学中心6大功能于一身,历经3年建设,一个国际化高水平医学中心正崛起于南海之滨,距离正式启用已不足1个月。

“南沙院区满足了国外合作单位到国内培训的场地需要。”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沈慧敏透露,随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签署共建国际手术机器人培训中心和数字医疗合作协议,两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将在未来进驻南沙院区开展培训,“国内仅此一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明珠湾区起步区横沥岛,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功能于一体,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水平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南沙谋划生命健康产业,立足的是大湾区。南沙高水平医疗机构集聚,落户7所三甲医院,聚焦打造大湾区高水平医疗服务核心。同时,在生物医药产业扶持及人才引进政策上,南沙围绕区内重点产业发展,建立起一定的后发优势。

南沙以服务民生需求,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为导向,瞄准国内重大疾病及全球重大疫情防控需要、全球生物技术前沿领域,多点布局切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6月开业。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正以“复旦+南沙双基地”模式建设和运行,面向精准医学前沿尖端研究和重大成果应用转化,打造国际一流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在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助理院长、教授顾正龙看来,科研首先是对世界有未知的推动力,而后才是对于成果转化的追求。他称自己是“用脚投票”选择了南沙继续科研事业,因为这里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让他对南沙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精准医学的核心是精准的诊断、精准的治疗以及精准的预防。”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执行院长、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林鑫华说,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不仅仅是生物医药,人才也是关注的首要因素。“南沙已获批设立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也是全国首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在医疗卫生方面享有众多优惠政策。”林鑫华表示,有理由相信,这一系列高标准、大力度的先行先试人才发展机制改革举措,将打破国籍、地区、用工形式的限制,大力促进并吸引国际顶尖水平的人才与团队入驻南沙、来粤发展,加快形成精准医学国际化创新人才高地。

南沙发展生物科技产业具有多重优势。叠加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多重国家战略,是广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同时还是国家级综合保税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国际化人才特区。作为大湾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交通四通八达。近年来,南沙经济高速增长,是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这也为南沙打造基础坚实的生命健康产业提供基础。

从零起步的南沙生命健康产业,正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融合互促,力争“十四五”期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高地、国际一流的医疗产业创新中心,基本形成企业、科研机构、医院、服务机构一体化发展格局,在创新药、植介入医疗器械、细胞与基因治疗、精准医疗等领域形成一批全国知名的名片产品。

广州南沙,在生物谷里攀登创新之巅。

记者柳时强

【备注:本文转自:广州日报大洋网

【央广网】植入人工玻璃体球囊 女子告别“硅油眼”

央广网重庆9月26日消息 说到硅油,许多人会想到这是一种洗发水的成分。其实,硅油还可以治病,它是治疗眼外伤、眼底病的常用填充物,不过,不适合长期使用。24岁的王女士是一名硅油依赖眼患者,新桥医院眼科主任袁容娣团队采用国际上的新型手术方式——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植入术,既保证了她的眼球不被摘除,也让她摆脱了对硅油的依赖。据悉,此例手术填补了新桥医院眼科在该技术的空白。

手术现场(央广网发 新桥医院供图)

24岁的王女士是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13年前因左眼视网膜脱离,在外院进行左眼玻璃体切割术,不幸的是,由于眼底病变太严重,视网膜没有复位,为了将眼球撑起,医生进行了硅油填充,这样使得王女士的眼睛外观不受影响。

为什么要填入硅油?新桥医院眼科主任袁容娣介绍,对于王女士的病情,多年来,国内外的主流治疗手段就是往眼球的玻璃体腔内注入液态硅油,把眼球撑起来。不少病情较轻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在玻璃体腔内注入硅油几个月后,视网膜复位,继而取出硅油。眼内的硅油若不取出,长期保留在眼内会产生角膜变性,硅油乳化后继发青光眼可引起眼痛、头痛等不适。部分严重视网膜病变、严重眼外伤患者如果不填充硅油,眼球很快会萎缩、变小。硅油填充可以维持眼球外观,但长期填充引起的并发症最终仍然会丧失眼球。

对于一个爱美的女士来说,左眼看不见已经很不幸,如果把眼球摘除配戴义眼将严重影响外观,这个结局是患者无法接受的。

对此,新桥医院眼科袁容娣主任率团队,在仔细全面地分析王女士的眼睛疾病的基础上,决定采用近年来国际上新型手术方式——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植入术,FCVB是模拟人自然玻璃体的国际创新产品,主要由球囊、引流管和引流阀组成,材料为进口医用硅胶。术中将FCVB折叠植入玻璃体腔,通过引流阀注入硅油来恢复眼压、支撑视网膜和保持眼球形状。通过隔绝硅油侵入睫状体,可以缓慢恢复睫状体功能,治疗由硅油依赖眼引起的硅油乳化和低眼压。为严重眼外伤和硅油依赖眼患者保住眼球,能有效保护眼球残留结构与功能,避免眼球摘除。

经过跟患者的反复沟通及仔细的术前检查,新桥医院眼科袁容娣主任成功的给患者实施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植入术,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文/李春梅)

【备注:本文转自“央广网”】

【动脉网】卫视博首创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解决硅油依赖症等眼疾难题

眼球破裂是一种对屈光介质、视网膜等组织有着严重影响的疾病。
其症状包括患者晶体脱位、瞳孔变形、睫状体分离、视网膜缺损、内容物脱出、眼压降低,以及玻璃体积血等在内的眼部结构移位。通常,该疾病合并视网膜损伤、视神经损伤以及颅底骨折等其他症状。如果无法及时进行治疗,会进一步导致患者视力严重减退、失明,甚至摘除眼球。
玻璃体切除硅油眼内填充术通常作为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手段。可明显提高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及眼球破裂伤治愈率。
《硅油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中提及,硅油作为玻璃体切除后的替代物有其独特优点:

其一,生物相容性好, 可较长时间滞留在眼内;
其二,不被吸收, 具有长久的顶压作用, 有利于裂孔愈合;
其三,有一定黏度和表面张力,可封闭裂孔阻止液化玻璃体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
其四,硅油不溶于水, 可限制玻璃体腔内的增殖细胞和生化介质的移动, 并具有机械性抑制增殖膜的牵引作用;
其五,对于严重眼外伤、濒临萎缩的眼球,应用硅油填充可防止眼球萎缩,不但维持外观,还可挽救部分视功能。
但该术式也存在一定缺陷。硅油在眼内长期存留并与眼内组织接触,会有眼内毒性、硅油乳化等情况出现。术后,患者通常需眼内硅油长期填充及定期置换,否则易引起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变性、硅油乳化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再次失明。同时,该治疗方法因绝大多数填充物对于视网膜下方裂孔不能产生有效顶压,对于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多次视网膜复位术后硅油眼视网膜脱离、硅油依赖眼等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不佳。是否有一种更好的方式能够将二者优势结合在一起?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oldable capsular vitreous body,FCVB)是目前治疗严重眼球破裂伤的新手术方法,亦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国际首例创新产品。能够将二者优势结合在一起,有效克服硅油并发症。

 

  在眼疾市场另辟蹊径,首创技术获批上市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是由广州卫视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视博”)所研发的一种新型玻璃体替代物。该产品由球囊、引流管和引流阀三部分组成,用于治疗视网膜脱离和严重眼外伤,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目前已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欧盟CE证书和澳大利亚TGA注册证,并在亚洲、欧洲和澳洲投入临床应用。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

该产品通过模拟人自然玻璃体腔形状的设计,维持眼球的形态和眼压,长期顶压视网膜,避免反复置换硅油和眼球摘除的风险,以及硅油并发症的发生。医师只需通过4 mm的巩膜切口植入玻璃体腔,从引流阀注入硅油便可恢复患者玻璃体支撑视网膜和眼球的功能,维持后房空间,缓慢恢复睫状体的功能以治疗严重眼外伤和硅油依赖眼。

避免了填充物与眼内组织的直接接触,使硅油可避免乳化,且不需反复置换,有效减少了硅油存在引起的并发症。严重眼球破裂伤和硅油依赖眼病人其可维持眼球的正常形态和外观,还可通过引流阀注入或抽出硅油,动态保持眼内压稳定。

卫视博创始人高前应告诉动脉网:“针对硅油依赖眼、硅油乳化等问题,用水凝胶替代硅油一直是较为主流的解决方案。但是研究成果表明40年来,依然没有产品能替代硅油。因为水凝胶的抗乳化能力及分解能力是不如硅油的,所以这种材料无法解决问题的核心,成为新解决方案。我们也是花了20年左右的时间才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找到了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这一解决方案。”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手术流程

据悉,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是国际首创挽救眼球的人工器官,可以精细模拟人眼玻璃体结构和功能。2013年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产品被评为视网膜脱离手术世界4个进展之一;2015年被中华医学会分会组织评选为“2015年我国眼科十大成就之一”;2019年获评2019 年度“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2020年入选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四级手术目录。

自2017年上市以来,全国共计24个省、一百多家医院、超100位眼科医生开展了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手术,服务患者约2500多名。该产品入选国家科技部2018年医疗器械创新产品目录,被国家药监局在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中,列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一个典型范例。

  基于核心技术平台,加速眼科创新产品布局

依托中山眼科中心研发平台,以及过往研究积累,公司持续推动眼科创新产品的研发。卫视博主要产品包括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折叠顶压球囊(FCB)、近视后巩膜加固系统(HM)等。

FCB是微创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创新产品,于2019年7月启动临床研究,共21家眼科医院参与了该项目的临床研究。该产品的上市,将为广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HM则由卫视博自主研发,用于延缓近视加剧,治疗高度近视引起的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劈裂等,目前已获得北京同仁医院伦理审查批件,正在多家医院进行临床试验。

谈话最后,高前应说到:“翻开中国眼科的历史,你会发现过去很多原创性的产品都是由海外科学家做出来的,几乎很难从中找到中国人的名字。而在我眼里,一个产品能够持续向下传递到后世又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希望我们也能够研发一个产品,乃至系列产品让全世界的医生都能使用它。当然年轻的时候我也坐了很长时间的冷板凳,对卫视博的系列产品倾注了非常多的心血,但现在我想感谢自己年轻时的冲动与坚持,让我做了这件有价值的事。”

据了解,公司研发团队核心成员主要为国内知名眼科中心眼科学博士,以及眼科学、生物制药、高分子材料工程等诸多领域专家,具有丰富科研转化、临床及研究经验。自2007年成立以来,公司先后获得了国家 863 项目、十二五支撑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广东省产学研和广州市科技计划等一系列政府基金的资助,拥有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专利22项。

广州卫视博未来将进一步通过产、学、研和检测联动的合作模式,打造高分子生物材料加工和成型的关键技术和平台,研发和生产眼科高端医疗创新产品,布局视网膜领域产品管线和产业生态,建立国际化的手术中心,为眼疾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产品。

*参考文章:

1.《可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在严重眼外伤及硅油依赖眼中的应用》

2.《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

3.《折叠式人工玻璃体治疗严重增生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伴早期眼球萎缩的临床研究》

【备注:本文转自动脉网

【河南电视台】《健康同行》栏目专题报道田学敏教授,田教授讲解保眼球新技术

3月13日上午9时,河南电视台河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健康同行》栏目报道的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眼科主任田学敏教授专题片播出,让大家再一次认识到了这位驱散黑暗的战士。田教授既是医生,也是军人,既为患者驱散黑暗,呈精微臻湛之术,也为国旗军徽增光!
△点击观看视频
医界精英 · 精益求精
在二十七年的军旅生涯中,田学敏不忘初心,扎根驻地,在眼科领域无私奉献;他恪守医者仁心,潜心钻研进取,为无数眼疾患者守护光明;每天的手术量很大,他的手术阵地被形象地称为“针尖舞台”,每做一台手术他都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多次为军地单位解决棘手重症病例,也因此被同行称为“救火队员”。
他不但是一位技术精湛的医生,还是一位肩负使命的共和国军人;他忠于军人职责使命,在国际维和、玉树地震、新冠疫情、抗洪救灾等“战场”上召之即来、战之必胜,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本色。

田学敏教授在数十年的从医生涯中,接诊过很多病情复杂、手术风险高的病例。在工作中,田学敏注意到,严重眼外伤以及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两次以上的患者,常规情况下只能面临摘除眼球的后果。2017年,他敏锐地发现,挽救眼球的人工玻璃体球囊是一种可以长期支撑视网膜的玻璃体替代物。经反复研究论证,他在河南省率先开展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至今已累计为70余例重症眼外伤及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成功实施手术,避免了眼球摘除,点亮了患者的人生。同时他又稳中求新,设计改良人工玻璃体球囊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此项技术代替了部分玻璃体切除手术,创伤小,效果明显,获得了同行们的高度肯定。现已成功为50多位患者实施手术,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明显,避免了眼球萎缩,保护了患者的容颜和视力。
田教授在二十七年军旅行医生涯中,坚守医者初心,带着对患者的仁心、对生命的敬畏、对使命的忠诚,带领着团队精益求精,坚定地走在从军为国行医为民的路上!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开展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手术

日前,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眼科医学部成功开展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手术,为一位20岁的武警战士保住了眼球。

2年前,武警战士小王无意中发现右眼视力模糊,但他自已并未在意,以为休息一下就没事了,没想到视力越来越差,并且出现了右眼红、痛的情况。他到医院检查发现,右眼已经出现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和青光眼。经过处理,右眼疼痛缓解,但眼球却逐渐出现了变白、变小的情况,通常这种情况只能通过眼球摘除、义眼安装来解决。

小王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眼科医学部。

眼科医学部副主任医师侯豹可、金鑫团队经过认真评估和调研,决定为小王实施“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手术解决眼球萎缩的问题。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技术在国内刚刚起步,解放军总医院尚未开展此项业务,侯豹可、金鑫积极向中心提交了应用此项新技术的需求。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本着“部队需要、官兵期盼,医院优先开展”的原则,加急完成审批流程。

侯豹可、金鑫带领团队成员以最快速度为患者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及评分,定制人工玻璃体球囊型号,联系厂家送货,终于在春节前一周成功为患者实施了右眼白内障摘除、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

术后患者右眼眼压恢复正常,年轻的武警战士重拾生活信心,表示一定不辜负专家们的辛勤努力和组织的殷切期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孟令蕊、张欣)

↑侯豹可、金鑫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

↑为患者精心检查

编辑:田定宇

【来源: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广东医谷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助力园区企业走向世界

11月10日,比利时王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瓦隆地区商务处商务及科技领事德迪业先生、商务总监黄晨女士等一行莅临广东医谷考察交流,广东医谷执行总裁谢嘉生、国际医疗产业创新中心运营经理朱巍巍对来宾们进行热情接待。
来宾一行详细了解了广东医谷·南沙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产业招商、运营管理、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等情况。广东医谷倾力打造“4+1” 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发起成立医疗产业专项基金,聘请创业导师,为企业提供投融资、工商财税等金融服务;引入国内知名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研发及科技创新支持,提供CRO、CDMO、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咨询等科技创新服务;建立行业协会、企业家俱乐部等圈层机构,定期举办行业交流活动,为企业提供仓储物流、人力资源、政策申报、媒体推广等业务发展服务,促进上下游企业合作,为企业生长造就良好的环境,助推企业高效发展。
随后,来宾一行参观中创集团产业会客厅,了解中创集团发展历程,感受中创集团十年耕耘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
同期,来宾一行参观了园区优秀企业卫视博,德迪业先生对卫视博先进的技术表示肯定,卫视博代表也表达了期望后续就比利时鲁汶大学的临床应用项目深入合作,并表示在拓展欧洲市场上双方的合作有更多的可能性。
来宾一行参观卫视博
广东医谷园区明星企业——卫视博的可折叠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产品进驻欧洲市场,深受比利时地区欢迎,比利时鲁汶大学著名眼科专家、欧洲鲁汶视网膜会议主席Peter Stalmans教授曾在第18届欧洲视网膜专家学会年会(EURETINA 2018)上就可折叠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术后效果的话题进行特别演讲。
Peter Stalmans教授演讲后的现场答疑
比利时鲁汶大学已于2017年引进国际眼科创新技术FCVB。
FCVB发明人高前应教授和比利时鲁汶大学Peter Stalmans教授合影留念
广东医谷为搭起中比两国的医疗大健康交流平台,2018年,举办了比利时物流发展研讨会,吸引了包括政府领导、商协会代表、物流相关企业代表以及多家媒体记者参加。
为更好地推动中国与比利时在医疗产业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医疗大健康产业发展,帮助园区企业拓展比利时市场,引进先进技术,促进行业交流。2019年,中国-比利时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未来,中国—比利时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将继续打造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引进海外优秀项目及国际先进技术,促成更多的项目深入合作,为园区企业拓展欧洲市场提供有力的支撑。

【福州东南眼科医院】35岁男子高度近视,导致视网膜上“裂”个洞

10月中旬,35岁的陈尧(化名)视力下降,眼前出现黑影,到东南眼科医院检查后,确诊为右眼视网膜脱离。
陈尧的视力一直不好,特别是右眼的近视度数高出左眼一倍多,达到800多度的高度近视。前一段时间,他总觉得眼前有黑影飘动,以为是自己没休息好。直到一天,朋友在身旁向他打招呼时,他下意识转动眼球,发现右眼的视野被黑影遮挡,相比左边看到的范围明显小得多。发现问题后陈尧立即到医院就诊,医生通过眼底照相发现,陈尧的右眼颞上方(靠向太阳穴方向)已经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需要手术治疗。

“如果不做手术,网脱范围会越来越大。”手术医生,眼底病眼外伤一科主任、急诊科主任陈玮副主任医师解释,眼睛里有一个结构叫做玻璃体,支撑我们的眼球。玻璃体原本像一个打满气的皮球,但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液化、坍塌,高度近视患者往往比常人更早发生玻璃体液化。液化的玻璃体在萎缩过程中,会对视网膜产生牵拉,就可能发生视网膜脱离。目前,陈尧视网膜脱离的范围还在持续扩大,不加以干预,后果严重。

“网脱”手术新技术   提升患者全程体验

在过去,陈尧这种程度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可能需要通过巩膜外加压手术进行治疗。如果病情继续发展,甚至需要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但考虑到陈尧正值青壮年,为了避免术后可能提前的白内障,保留其自身的玻璃体。10月底,陈玮主任通过NGENUITY 3D手术导航系统,为陈尧实施了以折叠式顶压球囊(FCB)作为垫压物的左眼巩膜外加压视网膜脱离修复术。通过手术,陈尧的视网膜成功复位,戴镜视力也得到一定提升。

折叠顶压球囊(FCB

巩膜外加压视网膜脱离修复术是通过垫压物在眼球外部施加一定压力,让修复的视网膜和玻璃体重新贴紧,避免脱离。

传统巩膜外加压视网膜脱离修复术与FCB巩膜外加压视网膜脱离修复术有什么区别?

传统手术
1、使用的垫压物是硅海绵。2、缝线较多,手术繁琐。

3、患者的体验偏差。

FCB手术
1、垫压物是折叠顶压球囊(FCB)。2、手术简单,术中刺激小。

3、手术成功率较高,患者体验感好。

陈玮主任介绍,使用折叠式顶压球囊(FCB)治疗视网膜脱离还有一大优点,就是让许多原本因病情较重,可能需要接受玻璃体切除术的患者保留了自身的玻璃体,无需多次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也无需低头俯卧位,恢复过程更加轻松。FCB的应用为视网膜脱离患者,特别是中青年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